周期,无论是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还是技术周期,都会引发剧烈的波动,成王败寇起伏其中。而茅台酒则熨平了周期,繁荣高昂的时候要喝茅台酒,萧条低迷的时候,你还得喝。不景气的时候“借酒消愁”;景气的时候“举杯相庆”。
为什么大益茶没有走出一条平稳上升节节高的道路呢?我们把时光倒流回2015年,对这一年的茅台酒和大益茶的发展做个回顾。
这一年茅台酒的股价在190元上下震荡,终端价格跌到800元的谷底。76岁的季克良荣退,李保芳空降。12月底茅台酒厂召开经销商大会,会场上一些经销商熬不住了,有人甚至低价转让经销资格。李保芳喊话,有眼光现在就应该申请加量。很快在市场上得到了验证,茅台酒的市场价格在2016年初出现强势反弹,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从800元上涨到2700元。
与此同时,这一年的大益茶市场也跌到了谷底,多个经销商离开创立/参与新品牌的发展,关掉了很多专营店,大益茶命运的大河悄悄的拐了弯。从2009年专营店制度开始,走到2015年其实已经到发展瓶颈了,因为店越开越大,客户却越来越赚不到钱。这本应该是一次珍贵的总结经验的机会,但是后来随着行情的火热、市场的膨胀,又再次遁入了周期循环的通道上去,大家一起上头把行情推高,最终只能苦尝恶果。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转折点,茅台酒走出了一条飞天大道,大益茶继续遁入周期循环。对比茅台酒的涨跌,大益茶简直就是不可控制,涨的有多疯狂,跌的就有多绝望。茅台酒从不提奢侈品的概念,却做成了消费者心目中的奢侈品;大益茶提出了茶叶奢侈品的概念,但是却维护不了奢侈品的价格?最后被芳村茶叶资金盘发扬光大,继续维持茶叶奢侈品的伪概念。
大益茶理应和茅台酒一样不受周期的影响,毕竟茅台酒和大益茶都属于非技术型驱动的产品,它们的原材料成本几乎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且它们都带有强烈的“国家文化”属性。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呢?我们从一组核心产品的出厂价梳理中可见端倪。
2023年,茅台酒出厂价对比2012年涨幅42%,大益7542出厂价对比2013年涨幅257%。你说茅台他不知道“飞天”的市场价格在二、三千左右吗?肯定知道!但他更知道价格要合理且要维护好、利益要合理分配(厂家A端-合作商家B端-收藏客及消费者C端),共赢方能长久!
茅台酒一年销售6万吨左右,收藏市场价格仍然坚挺;大益茶一年销售3000吨左右,收藏市场却压力山大,更不要提超级单品收藏的概念了。真的是普洱茶市场供大于求了吗?真的是普洱茶市场已经饱和了吗?都不是,其实论消耗程度酒的消耗远远大于普洱茶的消耗,一瓶茅台酒的消耗是按照分钟计算 ,而一片大益茶7542可以喝半个月甚至更长。当然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轨迹是不一样的,品牌发展更是无足挂齿,而且茶行业确实没什么参照物可以比较的,所以大家都喜欢去和茅台作对比。要成为茶中茅台,以现在茶品牌的发展状况、规模及营销能力,恐怕是鞭长莫及的。但是普洱茶行业仅仅才发展了二十多年,整体行业学习能力强,未来大有可为。
任何博弈的最终裁判,始终是时间本身。只有共生、共利、并相互尊重才能共赢,这样的商业业态才能长久。如果说吴远之时代的大益是野蛮生长,为了做大做强不惜一切代价,好比一头幼师成长为雄狮的过程。那么张亚峰时代的大益是不是应该精耕细作?不惜一切代价做远做稳,带领大益走出不一样的二十年,毕竟这才是雄狮成长为狮王的关键啊!
大益茶还有机会吗?你怎么看呢?
本文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