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健身沱”
“两个经典普洱沱,半部临沧茶叶史。”这两个“经典普洱沱”,一个说的是健身沱,另一个是银毫沱。话虽有点夸张,但也基本能体现临沧的现代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
茶客对一个茶产区的认识,往往是从这个产区的知名产品开始的,再由产品追溯到茶厂,由茶厂追溯到产地。临沧是云南重要的茶产区,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的故乡,冰岛茶、昔归茶在历史上就小有名气。1938年,中茶公司就派冯绍裘至凤庆创制红茶,大名鼎鼎的滇红茶由此诞生。不过,由于临沧在历史上缺少知名茶庄茶号,再加上临沧茶区以前主要供原料给下关茶厂和省茶叶公司,所以历史上,许多人对临沧茶区,除红茶、绿茶外知之甚少。
2008年冰岛、昔归等山头茶崛起之前,普洱茶消费市场对临沧普洱茶的认知,主要来自银毫沱、健身沱这两款堪称经典的沱茶。但由于国营茶企改制、转型,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这两款茶又面临年代不明、厂家混乱、商标模糊的局面。在此,我们就抽丝剥茧地透过重重迷雾,来系统梳理一下“健身沱”的前世今生。
顾名思义,健身沱是一款以“健身”为商标的沱茶,因1998年生产的健身沱品质较为优异,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让健身沱名声大振。
关于健身沱的创制,传说已久的说法是,1984年正值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考虑到普洱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创办了“健身茶厂”,同时注册“健身”商标。在1998年之前“健身沱”的包装油纸上标注“临沧地区茶厂”……
细读这段描述,结合市场上现有的实物样,就会发现这种说法非常值得商榷。首先,既然“健身”商标与健身茶厂都始于1984年,为何找不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健身沱?其次是市场上为何没有“健身茶厂”生产的茶品留存下来?最后是既然健身茶厂有自己的厂房和商标,为何生产企业要标注成其他厂商?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临沧地区(今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创办于1980年,担任第一任所长的是老茶人杨行吉。建所初期,除了租用附近生产队的荒地100亩作为茶叶栽培试验基地外,还建盖了茶叶初制、精制车间4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茶叶生化室一间,以及四层的职工宿舍一幢。不过临沧创办茶科所的初衷,是为了研究红碎茶。
为了理清健身沱的脉络,有段时间我曾四处找寻相关资料,大多都没有结果。有一次朋友发来一张甲级健身沱的图片,说是1992年的,结果一看生产企业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临沧分公司”。又有一次,在一位老茶人店里看到一个生产企业为“云南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的健身沱,他却信誓旦旦地说这是1998年的产品。甚至有些宣传说,“98健身沱”的原料来自昔归和易武……面对健身沱的种种,以及移花接木的说法,不时让人生出雾里看花的感觉。
健身沱的真实身世
再阴霾的天气,也终有云开雾散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找到了两个熟知健身沱身世的人,两人从不同的时间段,向我还原了临沧地区茶厂和健身沱的来龙去脉。
曾担任过临沧市茶科所所长、茶办副主任的江鸿键,1991年2月调入临沧地区行署茶叶局工作后,就一直与茶产业打交道。据他回忆,1987年茶科所成立了特种茶车间,专门生产当时专指熟茶的普洱茶,以及各类紧压茶。这个车间实行独立核算,由茶叶局直接领导,但没有自主商标。
经地区行署批准,1991年在茶科所特种茶车间的基础上,成立了临沧地区茶厂,专门从事普洱茶,同时兼营晒青茶、红茶的生产经营。江鸿键回忆说,原来申报的名称是“临沧地区特种茶厂”,但考虑到红茶、绿茶生产,所以最后定名为临沧地区茶厂。虽然叫茶厂,但属于自收自支的正科级事业单位,隶属茶叶局。
上:2000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临沧分公司生产的甲级健身沱。
下:创办于2004年的临沧市临翔区健身茶叶加工厂,后因高速公路修建而被拆迁。
1998年4月,临沧将该茶厂委托给“省茶司”经营,成立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临沧分公司,2001年因受委托经营方变更,名称也随之变更为云南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2003年下半年,茶苑集团将受委托经营资产交还临沧地区,茶厂名称又改回临沧地区茶厂,不过这次主管单位变为了茶科所。2004年5月茶厂改制,固定资产出让给临沧千年古茶有限责任公司,“健身”商标则为茶科所持有。
江鸿键进一步介绍说,从1987年成立特种茶车间开始,并不仅限于沱茶,实际上沱茶、砖茶、饼茶都有生产,1991年前的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四川。不过当时,无论是自主经营还是省茶司下订单委托生产,在使用到包装标识时,用的都是“中茶”的标识。
“健身”商标是1992年开始使用的,其间有临沧地区茶厂、省茶司临沧分公司、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以及茶科所授权给企业使用过,所以健身沱的具体生产时间只能根据商标持有主体的时期大致判定,其中还要考虑到剩余老包装延期使用的情况。2006年实施QS生产许可证制度,以及临沧市健身茶叶公司持有“健身”商标后,包装上就开始标明生产日期了。
“健身茶厂”的真正身世
健身沱的成名,始于“98健身沱”。时任临沧地区茶厂的普国忠,正是98健身沱的亲历者。
1993~2003年期间,普国忠先后在国营勐库华侨农场茶厂、临沧地区茶叶加工试验厂、省茶司临沧分公司、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担任领导职务。2003年11月因公司改制离职后,2004年创办了“临沧市临翔区健身茶叶加工厂”。
经过两年的奋斗,2005年“健身”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更名为“临沧市临翔区普粹茶叶制品厂”,2009年5月更名为“临沧榄仙茶叶有限公司”,2010年“普粹”牌商标经历被驳回、复议的过程后注册成功,当年2月正式更名为“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在国企与私企长期担任领导过程中,他先后打造出两个茶叶著名商标——“健身”与“普粹”。
2001年茶苑集团版健身沱茶
普国忠介绍说,“健身”商标是临沧地区茶厂1994年注册的,当时的商标设计,文字连同图案模仿了风靡一时的“健力宝”商标。注册下来前后就有健身沱生产,但产量都很小,而且以熟茶为主,大量加工是省茶司下单后才开始的。
1997年,一位湖南茶商找到普国忠,要定做一批生沱。普国忠回忆说,当时湖南茶商要求在沱茶上面压一个特殊的G型字形印记。这是一个难点,普国忠带着技术人员试验了好多次才获得成功。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健身沱(生沱)由此开创,不过在这批有印记的生沱之后,就再也没有压制过有印记的健身沱。普国忠进而强调说,1998年前的健身沱都是熟沱,生沱是从1998年这批有印记的产品才开始生产的。
因改制离开国营体系后,普国忠于2004年创办了“临沧市临翔区普粹健身茶叶加工厂”。这也是“健身茶厂”名称的最早出现,并不存在由茶科所在1984年创办的说法。后来修建高速公路时,因茶厂所在位置正好处于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使得“健身茶叶加工厂”被征地拆迁。拆迁前的2006年,普国忠做了最后一批健身沱,因为选料上乘,工艺也比较成熟,所以他认为这是最好的一批健身沱。
随后,普国忠将“健身”商标还给了茶科所,茶科所在2006年成立临沧市健身茶叶有限公司,继续“健身”品牌的普洱茶产品生产。
本着求真的目的,我查询了“健身”商标的注册过程。根据《商标公告》官网记录,“健身”商标由临沧地区茶厂于1993年7月31日提交申请,并于1995年1月注册成功的。1999年商标由临沧地区茶厂转让给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临沧分公司,2005年转让给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2011年才转让给临沧市健身茶叶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健身”商标是1995年才注册下来的,而且在2005年之前与茶科所也没直接关系。
江鸿键、普国忠的讲述与查询的结果大致吻合。虽然时间上有所差异,但考虑到《商标公告》的出刊周期,基本向我们还原了健身沱的真实历史。
扛鼎之作“98健身沱”
严谨地说,健身沱与成立于1980年的茶叶科学研究所还是有密切关联的。因为1991年成立的临沧地区茶厂,1998~2001年间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临沧分公司”,2001~2004年更名为“云南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这3个名称有承接关系,且与健身沱的问世与生产有密切关联的企业,都是源于茶科所特种茶车间。现在的“健身”商标的持有者临沧市健身茶叶有限公司,办公和生产则都在茶科所。
尽管普国忠认为2006年他做的最后一批健身沱,是品质最好的一批,但现在比较受市场追捧的还是1998年生产的这批产品,当然这也与相差8年的陈化时间有关。可以说,“98健身沱”是健身沱的扛鼎之作,正是这批产品为健身沱在市场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地位。
“98健身沱”是一款生沱,原料主要选自临翔区、双江县勐库、镇康县,用的全部都是临沧当地的原料。这款产品有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在沱面上压制有“马蹄印”图形暗记。后来生产的健身沱上,都不再有任何印记。
关于“98健身沱”,为何除了“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版本外,市场上还流传有“云南茶苑集团”版本呢?1998年临沧地区茶厂更名为省茶司临沧分公司,所以前者在时间上没有问题。而茶苑集团临沧分公司是2001年才更名来的,后者从时间上看完全对不上。
普国忠对此答疑说,临沧地区茶厂版本和进出口公司版本都是真正的“98健身沱”,沱面上有G字形印记是临沧地区茶厂版本,一共生产了20吨,当年还生产了无印记的茶叶进出口公司版本,1998年后生产的健身沱就没有印记了。茶苑集团版本的“98健身沱”,第一批产品用的是1998年的原料,而产品是在更名为茶苑集团后压制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没问题。
“98健身沱”还有一个中英文版本,包装油纸上同时印刷有中文和英文,茶品是同料同质,这是当时专为出口海外市场而生产的。
1998~2001年期间生产的部分“健身”沱生茶,由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到香港。健身沱成名后,2004年曾有企业回购了几十件货到昆明。曾参加当时开汤品鉴的江鸿键回忆说,这批回购的健身沱,汤色红褐明亮,滋味醇厚回甘,但陈香略显不足,应该是港仓快速转化,年份较短的缘故。
江鸿键和普国忠两位老茶人的答疑解惑,让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健身沱迷离曲折的身世。中老期普洱茶一直是消费市场关注的热点,但面对各种似是而非的故事、移花接木的说法,我们只有做到不忽视客观背景,不违背基本常识,才会更可能地接近真实。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0月刊
文|图 段兆顺[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