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过《茶经》,又熟知中国茶文化历史。就会发现,原来《茶经》也有bug。可当你仔细了解陆羽的生平后,你或许也会和我一样,尊重陆羽的选择。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
你发现了吗?关于饮茶,汉代只写了两个人,那就是以雄辩著称的杨雄,和以词赋见长的司马相如。《僮约》的作者王褒,直接被忽略了。
要知道,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是研究汉代茶文化非常重要的史料,其价值不低于杨雄和司马相如的记载。难道陆羽也是个势利眼,看中的是二人在汉武帝跟前的红人身份?
如果真这么认为,那还是不了解陆羽的人品。在唐代,陆羽号称“天下贤士大夫半与之游”,他的朋友圈,不比李白差。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了解王褒和《僮约》。王褒还是很有才华的,可他做事的方式却值得玩味。
王褒有个成都的朋友因病去世,他前去拜祭。没想到一来二往,跟朋友的遗孀搞到一起去了。朋友生前买了一个小仆人叫便了,主要工作就是帮自己守坟。
王褒上位后,就总是要求便了做这做那。便了本来就看不惯王褒的行为,对他爱搭不理。王褒逼急了,便了就跑到主人坟上哭泣,把这对男女大骂一通。
王褒知道后,就花钱买了便了。便了很不服气,就要求签合同,明确工作事项。没想到王褒直接写了份《僮约》,其中就包含“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如果真按照这份《僮约》来,便了的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累死。
就这样,中国第一个争取工作福利的先行者,被无良文人成功的打压。王褒的行为激起了陆羽的愤慨,朋友刚刚去世,就与他老婆发生关系,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的挑衅,尤其是对于陆羽这样高尚的人来说,更是难以接受。
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种挑衅并没有因为王褒的道德败坏而停止,相反,它还在《僮约》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王褒无情地规定了便了的每一项繁重任务,仿佛要把他累死一样。这种可怕的奴役,无疑让陆羽回忆起自己童年在寺院的遭遇。
陆羽是个孤儿,从小被智积和尚收养,长于竟陵龙盖寺。因为在寺院读儒家书籍,他被专人监管,日复一日地进行繁重的劳动,“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学习,为此时常受到殴打。后来实在受不了了,陆羽趁机逃离了龙盖寺,从此再也没回去过。
便了的遭遇,让陆羽产生同痛的共情,无疑加深了他对王褒的厌恶。
陆羽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一生深爱李季兰。可是,李季兰注定与他不是一路人。加之命运的玩弄,让他们天人永隔。
783年,因为皇帝太吝啬,舍不得给卖命的士兵犒赏,发生泾原兵变。唐德宗逃离长安,泾原兵老上司朱泚自立。李季兰因与朱泚有过书信往来,朱泚平定后遭到唐德宗的嫉恨,被追责到底。皇帝自己都跑了,却为难一个女人。最后,李季兰被唐德宗扑杀处决。这一切,让陆羽一生都无法忘记。
这份深情的爱让陆羽对人性的瑕疵和道德败坏格外敏感。所以,当他了解到王褒的丑闻和《僮约》时,他的内心必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挣扎。他明白王褒对茶的理解和贡献,但他却无法接受王褒的道德败坏和对便了的无情压榨。因此,他选择了刻意忽略王褒,选择了沉默。
因此,当我们再次翻阅《茶经》的时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茶的厚重,更能感受到陆羽那份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份对茶的痴情,对道德的坚守,对情感的挚爱和失落。这一切,都让《茶经》这部经典的茶书,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