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以来,听了很多谣传!今天一起来揭开那些茶叶八大误区的真相吧!
误区一:99%茶叶里都有农残,不洗茶会致癌
有人认为洗茶能清洗掉茶叶中的农残和灰尘,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其实,我们“洗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醒茶叶的香气。
最新的检测显示,茶叶农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最关键的是,目前国内农作物使用农药,主要是脂溶性(不溶于水)农药,我们主要是喝茶汤,只要不吃茶叶,就没啥大隐患。
打农药≠有农残,我们只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开残留期采摘,就可以保证所采茶叶0农残。
误区二:普洱茶里的泡沫是脏东西
泡茶时茶汤表面冒泡沫,别担心,那不是“农残”,而是茶皂素在闹腾。对人体可一点儿害处都没有。
广西茶叶学会秘书长刘汉群表示,茶沫与茶叶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一些高端普洱古树茶发现茶汤有泡沫,因为茶条上有较多的绒毛。
出现茶沫的原因有三:“第一是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第二,茶叶是多毫品种所制;第三,茶里的碎末儿、茶屑比较多。”
误区三:茶越老越值钱,存20年就能值20万?
许多人认为茶叶放得越久越好,这是错误的。有些茶比如绿茶会在存放过程中氧化,品质会大打折扣。
那些讲究“老茶”的,像白茶、黑茶,刚生产出来时口感可能不太好,得存放一段时间才能转化成佳品。但“老茶”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变得越老越好喝,还得看茶的初始质量以及保存过程。
广东、云南等地就有大量专业的存茶商家,有大规模的存茶仓库和管理体系,他们的存储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这些茶会重新流入市场,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误区四: 喝茶可以解酒
喝酒后就得喝杯茶解酒?这可是个大误会!在酒精进入血液后,会被肝脏的酶进行氧化代谢。茶里面含有茶多酚和咖啡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加快血液循环,加速酒精吸收,反而容易醉。
误区五:泡茶一定得用热水
热水泡茶,那是过时的观念。其实100°沸水冲泡茶叶会释放苦涩味和咖啡因,盖住了茶本身的鲜味。
掌握“刚好”的温度才能泡出美味茶汤哦!比如:绿茶/黄茶,用70°—85°的水冲泡,时间1分钟左右;白茶,80°—95°的水,冲泡30秒左右,乌龙茶,95°的水,10秒—1分钟左右;红茶,100°的水,冲泡20秒—2分钟左右;普洱茶,100°的水,冲泡5秒—1分钟左右。
误区六:泡茶一定要用很贵的茶具,否则泡不出茶的‘好’
所以自古以来,各阶层茶客都很注重喝茶泡茶的器具,要名贵、要好看、要有来历或讲究。
贵的茶具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泡茶的“仪式感”和视觉美感,它和泡出的茶是否好喝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记住,简单的器具往往能更好地突显茶的韵味。
误区七:不苦不涩不是茶
这是一个被茶商误导的误区。茶的味道会有些许苦涩,但好的茶能快速转化苦涩为淡淡的甘甜。如果苦涩味一直停留在口腔,那这个茶的品质可能就不太好。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只是一些茶商为了卖出劣质茶而编的谎言。
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只是一些茶商为了卖出劣质茶而编的谎言。比如说安化黑茶,起了霉的话,茶商就会忽悠说这是一种沧桑味,安化黑茶独有的,没有这种沧桑味就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一个道理‼️
误区八:到茶山才能买到好茶
有许多人认为,深入茶区,可以从当地茶农手里买到真正的、高质量的、性价比高的好茶,甩开中间商。
然而,是否能在茶山买到好茶,实际上与你对茶的专业鉴别能力有直接关系。几年前的“卖茶小妹”骗局,许多人被情感绑架,以为在帮助“祖传”茶农。其实并非所有茶农都是茶叶专家,他们制茶技术也未必靠谱。
如果你面对着茶农手中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的初级农产品,是否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依靠运气。
这些茶叶误区,是不是让你眼界大开?别再被忽悠啦!享受喝茶的乐趣,心里有底,才能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