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黑 ╱
说普洱茶绕不开易武,说易武茶绕不开的是麻黑。
这个地处易武正山与漫撒茶山交界处的村寨,不仅衔接起了漫撒古茶山向易武古茶山过渡的历史,更在众多如今我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更因这里有着易武绿雪芽茶最纯正的品种,甚至有人将麻黑称作是易武茶的起源地。
╱地理人文╱
山头名称:麻黑,现有古茶园面积约2500亩,新茶园面积约5000亩,是易武众多古茶园中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古茶树集中分布在麻黑庙、山背后、石门坎、小茶园、小谷仓、施家寨、中家冲、班竹林、鸡洞茶园等地块。
地理位置:麻黑古茶园地处易武东北部,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委会麻黑村,距易武镇9千米,国土面积4.96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海拔1200~1350米
气候条件: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950毫米。
优势树种:易武绿雪芽茶。
土壤构成:麻黑的土壤表层有一层深厚的腐殖质土,腐殖土往下是砖红壤土,再往下为黄壤土,是当地人常说的独特“五色土”。古树茶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不同土壤层面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地名释义:“麻黑”一词的由来现已很难考证。由于麻黑寨处于易武通往老挝的茶马古道边上,所以原来的名字叫“大路边”。古时候马帮从老挝沿古道回易武,早上出发走到这里时天色刚好“麻麻黑”,慢慢地“麻黑”就取代“大路边”成为了这里的地名。
麻黑之于易武,就像易武之于古六大茶山一样,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坐落在茶园边、森林里的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也是易武茶的核心山头。对整个易武茶产区来说,麻黑出名最早,种茶历史较悠久。
或许因地处漫撒古茶山与易武之间的关系,在易武还没有真正兴盛起来时,也即200年前的清嘉庆年间,麻黑就已经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寨子。那时的麻黑,有回族、彝族、汉族共同居住在这里,并建有“麻黑大庙”。
早期的六大茶山中,漫撒算是规模和产量都比较小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漫撒被纳入贡茶行列后,因匪患使得漫撒百姓奔散逃离。易武土司为完成贡茶任务,破例招纳汉人进入。
随着汉人的大量进入,漫撒人满为患,开始移居易武,并将易武能开辟种茶的土地都开发完毕了。从地理上看,漫撒与易武两山之间相互连通,在汉人不断向易武迁徙并开发茶园的过程中,易武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取代了漫撒茶山的地位。麻黑,就地处漫撒与易武之间。
后来在漫撒、弯弓发生了“回汉纷争”,并波及到了麻黑。纷争闹得正激烈的时候,瘟疫又开始流行,使得居住在麻黑的回族人全部搬迁离去。此后,麻黑就成为了一个以汉族人为主,并有少量彝族、瑶族居住的寨子。
麻黑村的古茶园面积高达2500亩,在整个西双版纳都可排在前列,但许多古茶树在特定历史时期都被矮化过。
20世纪6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的缘故,当地人面临吃不饱饭的窘境。茶叶在当时也不值钱,易武茶区的茶产业也早已失去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必然的选择。于是当地茶农自发地把适宜耕种的地块里高达四五米的茶树,齐根、齐地砍掉种粮食。
从1979年开始,一方面是茶叶出口创汇需要增大产量,另一方面作为产茶大省的云南,当时生产的主要是绿茶(滇绿)和红茶,而粗枝大叶的古树茶显然都不适合加工成绿茶和红茶,相反整齐细嫩的台地茶就合适,于是小范围的矮化茶树试验开始。
1984年开始了大面积矮化、台刈,整个易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茶树矮化运动。
这次茶树矮化运动中,越是种植历史悠久且离村寨比较近的古茶园,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也使得易武茶区交通便利的落水洞、麻黑古茶园,成为了彻底矮化的对象。
1994年,茶树长高后又再次进行了矮化。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茶叶生产理念和政府政策的,无可厚非。
╱ 茶山资源 ╱
将落水洞与麻黑一分为二的石门坎,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片古茶园。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现在仍然在一些路段可以清晰地看到石板古道的遗迹。
沿古道穿过落水洞,翻越石门坎就可到达麻黑。
陪我一同前来石门坎的周伟宏介绍说:石门坎是麻黑海拔最高、品质最好的古茶园之一,其中一部分属于落水洞,大部分归属于麻黑。
深耕麻黑茶多年的周伟宏,在麻黑创建了福泺制茶,对麻黑茶乃至整个易武茶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
穿行在石门坎茶园,周伟宏边走边向我介绍麻黑的茶资源,从易武绿雪芽茶,到麻黑古树茶的分布,到自然生态。
这次算是故地重游,2015年时我与他也曾有过这么一次穿行,当时曾被矮化过的石门坎古茶园,虽然茶树根部显得古老粗壮,但正在恢复元气中的茶树,大多显得比较纤弱。
偶尔见着几棵没被矮化过的,在茶园里高大得突兀。
七八年时间过去后,整片茶园已经迸发出蓬勃生机,虽然主杆还有些纤弱,但已经枝繁叶茂,与周围的自然生态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凭借古茶树发达根系吸收到“五色土”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开始恢复过来的石门坎古茶园,所产茶叶已经呈现出了优异的品质。
“随着茶园生态的恢复,茶叶品质的提升,现在石门坎的价格要比麻黑其他区域的要高,差不多要从麻黑茶中独立出来了。”周伟宏不无感慨地说。
石门坎只是麻黑古茶园的一个缩影,他介绍说在整个麻黑,整个易武,被矮化过的古茶园都在恢复,无论是从茶树还是茶园植被,呈现出了古茶树与森林混生的优越生态。
作为易武“七村八寨”之首,麻黑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说,所有出产自麻黑村委会,也即麻黑、刮风寨、大漆树、落水洞、曼秀、三丘田、荒田几个村寨的茶都可以算麻黑茶。事实上,2008年以前山头还没有被细分时,这些寨子的茶都算麻黑茶。
广义的麻黑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易武正山,是易武茶的核心产区。
迄今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一些生产于2000年到2007年间、打着“易武正山”名号的普洱茶,主要原料就是广义的麻黑茶。易武正山与漫撒茶山的分界线就在如今的麻黑村,过了麻黑从大漆树开始,就进入已经被历史湮没的漫撒古茶山了。
2008年以后,随着古树茶、山头茶概念兴起,整个易武茶区也开始越来越细分,先是分出了七村八寨,再后来又细分到以小区域、地块来命名的微小产区。这里说的麻黑茶是狭义的,也即产自麻黑自然村的古树茶。
不过这里也有个小困惑,由于山水相连的缘故,石门坎古茶园为落水洞、麻黑两个村寨所有,大漆树古茶园也同样面临类似问题,我们无法将石门坎单纯地划归给落水洞或者是麻黑,也无法将大漆树单纯地划归大漆树或者麻黑。
另一方面,麻黑村的古茶园分布在麻黑庙、山背后、石门坎、小茶园、小谷仓、施家寨、中家冲、班竹林等区域,而且现在石门坎、大漆树隐隐有独立出来成为微小产区的趋势,所以哪个地块能代表麻黑的风味,也是村寨级山头茶面临的问题。
03
╱ 易武绿雪芽 ╱
当我们谈论号级普洱茶时,无论如何都避不开易武。在普洱茶的历史上,易武有着非常独特的茶庄文化,清末民初易武有名有姓的茶庄茶号有数十家之多,比较著名的有同庆号、宋聘号、福元昌号、车顺号等。
目前存世的号级茶大多出自易武,而这些号级茶中大多都含有易武绿雪芽茶这个茶树品种。
易武绿雪芽茶,也即易武大叶茶,原产于云南勐腊易武乡等地。
树姿直立或半开张,分枝稀,嫩枝茸毛多,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呈长椭圆形,叶齿是浅锯齿,叶尖有个长长的细尖,像一个长长的尾巴。
麻黑的古茶树以易武绿雪芽茶为主,易武绿雪芽茶最纯正的品种就在麻黑,易武茶主要特点的“香扬水柔”极致代表也在麻黑。
易武绿雪芽茶的最大特点,就是后期陈化效果非常好,存放十来年后茶汤会变得非常醇厚,滋味也越来越浓。许多号级茶基本都以易武绿雪芽茶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近百年陈化后依然鲜活,而且越陈越香。特别是像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这些山头制作的普洱茶,耐久储存属性是最高的。
04
╱ 风味特征 ╱
麻黑古树茶具有香雅水柔的特点,以绵柔见长,是江内古树茶中的上品。
外形上,麻黑茶条索墨绿肥长,不仅叶片肥硕而且茶条比较长,有很多茸毛,芽头显毫、油亮,易武绿雪芽茶持嫩度高,即使采到一芽四叶依然不会出现较多黄片。
香气上,易武绿雪芽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蜜香为主,也有人称之为焦糖香。
直接嗅干茶时,干茶上都会带有蜜香,闻汤香时也有一种花蜜甜的味道。汤香中,蜜香里会透着一种兰花香,也即“蜜兰香”。而且蜜兰香通透、干净,很有穿透力。
从茶汤内质看,麻黑茶最具辨识度的就是柔甜浑厚。这是因为麻黑茶多酚含量适中,福鼎大白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8~19%,冰岛茶的茶多酚含量26%,而易武绿芽茶的茶多酚含量在22~24%之间。
茶多酚含量低、水浸出物高,体现出来的就是汤质稠厚,茶汤表面有一层光亮的油膜,这是内含物质丰富、协调性好的表现。
滋味方面,麻黑茶的特点是甜、柔、爽,回甘生津,强烈持久。
甜是一种是苦中柔甜,苦甜相伴的滋味。麻黑茶的氨基酸含量达到4.1%,所以非常鲜爽。
我们根据由福泺制茶制作的2022年麻黑石门坎古树春茶综合样,对麻黑村石门坎片区的古树茶品饮如下。
毛茶:麻黑茶的特点为茸毛多显毫,梗较长,条索粗壮肥硕、墨绿油润,俊秀俏丽。
汤色:茶汤橙黄油亮。
香气:前2泡香气显扬,入口的刹那细腻绵柔的花香倾泻而出。随后汤香逐渐浓郁,花香转化为花蜜香。第六泡后平衡中正、厚重。
口感:前3泡汤甜如蜜,汤感绵柔细腻。中段水路细腻顺滑,汤质醇厚饱满,甜柔绵润,滋味鲜活度开始显现。后几泡香与韵到达佳境,喉韵彰显,柔中带刚,茶汤更加清冽,韵致精深。
韵味:喉韵深,回味悠长。
叶底:肥长、鲜活、多茸毛,叶尖上有个长长的尾巴。
(鸣谢:本次品鉴茶样由福泺制茶友情提供)
原文选自《普洱》杂志
2022年9月刊
文|图 段兆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