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茶生活茶山行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勐腊县勐仑镇街区一角

 

清晨醒来,推开窗,从高处向下望,勐仑的街市在朝阳明媚中清晰地浮现眼前,镇子的规模不小,如果不知道情况,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个小县城……出了酒店,在门口简单地吃了碗牛肉宽粉,紧接着便开启了前往刮风寨的旅程。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汽车行驶在219国道上,车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观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里的森林植被显然比之前的勐海来得茂密,很多乔木为了争夺阳光,在自然适应中,长成了修长的身姿,以便于在丛林密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为什么在勐腊茶区高杆茶普遍较多的因由,原始生态使然。

伴随车轮滚滚,丛林气息携带着负氧离子扑面而来,呼吸间,令人身心愉悦,而汽车行进的方向,重重叠叠的大山在云端若隐若现……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当汽车行驶到勐懂,在一个分叉路口,向左转向易武,此时的路面开始变窄、一路上坡,经过数不清的急弯而道路剧烈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易武。

易武为傣语的音译,意思为美女蛇所在地,位于勐腊县东北部,紧临老挝边境。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居多,茶味易好……”在古六大茶山中,易武是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区域,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起点,其关于茶的历史可以追溯三千多年前,云南濮人向周武王献茶,由此开元了独特的贡茶文化……所以,论资历,易武绝对算得上是普洱茶文化的鼻祖。

易武茶区古称曼撒,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洒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新寨。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落水洞路口​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坐落在高山深处的麻黑村

在易武的山门前简短的逗留、合影后,我们继续前行,首先经过的是集镇,再往里穿过曼秀村,就到了落水洞路口,路牌指示左前方通往麻黑、大柒树、刮风寨。我们决定路过麻黑时,到石门坎看看。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通往麻黑石门坎的土路

石门坎位于麻黑村口路边的山上,中间相隔了一段土路,越野车在尘土飞扬中行驶了并不远,我们很快就被带到了一片茂密的茶树林中。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为关隘的两边突兀地挺立了几块大石头,故名“石门坎”。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茶马古道上,马帮休息的地方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杂草掩映中的茶马古道遗址

汽车停靠的地方原来是马帮的休息点,刚好就是石门的位置,地域稍显开阔,再往下走,小路便仅容人马通行了……如今这条道路早已不见繁忙的景象,恢复了原始植被,荒无人烟,但也正好适合茶树生长。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石门坎的茶,相较于周边地区的茶树,几乎都是未经矮化,自然生长的,属于深根系。得益于深层土质滋养的稳定性、和高山深处云雾缭绕带来的阳光漫反射,这里的茶叶普遍内涵丰富,咖啡碱含量相对较低,制作成茶滋味清甜、香气高扬、水路细腻……代表了麻黑茶的顶级水准,在茶市备受追捧。

为什么同样是古树茶,人为矮化的和自然生长的品质会出现差异。因为在植物学上,树木的根系长度与树干高度是成正比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茶树的养分供给和抗风性。而矮化后的茶树,显然是打破了生长规律,使得它们无需深根也能保持植株的平衡。浅根系对茶味的不利影响在于,茶树所吸收的土壤滋养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从而引发杂味,这也是为什么台地茶和小树茶滋味普遍不纯的重要原因。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图 | 位于石门坎山中的麻黑茶王树

从石门坎出来的路上,我们又爬上山岗参观了茶王树。这是一棵高杆,在周边树林的遮蔽下,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它向阳而生,足足长出了十几米的高度,腰围有八十公分。看着这棵参天大树,我不禁在想,它如今的备受关注未必是好事,物以稀为贵,高昂的价格势必带来过度的采摘。一棵茶树生长到几百年实属不易,而利益的驱使有可能让它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在山坡下,另外一棵茶王树已然枯萎成为标本,这或许就是一种警示。其实,从茶的角度看,茶王树的品质未必是最好的,但却是最需要保护的……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从麻黑出来,我们一路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耗费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刮风寨……在那里,茶农小邓正忙着杀猪,招待客人。趁离饭点还有些时间,我们来到小河边,小邓的岳父老杨的家中喝茶,他是这个寨子里拥有茶王地茶树最多的农户。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刮风寨的茶是近些年市场的热门,所以今年的春茶早就没有了。老杨带着我们走楼梯上到了他位于二楼的藏茶间,当打开房门,只见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大量的紫陶缸,空气中弥漫着干茶的香气,他把历年剩下的茶存进陶缸,并启用干燥设备除湿。这等规模和保存方式显然用心良苦,但地处河边潮湿的氛围,为了尽大限度留存山头茶优异的品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老杨一边向我们介绍着存茶的成果,一边又翻出了几片2018年茶王树的春茶,邀请我们下楼品尝。这样一来,正好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下,山头茶在存储过程中的转化问题。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茶王树的茶内质丰富、条索紧实,将整饼茶放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用茶刀翘出些许投入盖碗中冲泡,出汤后茶色橙黄浓亮;闻杯香,经过五年干燥环境的转化,原有高扬的花香、野韵并不显著,而是沉淀为一缕浓郁的蜜韵粘稠在杯底,耐人寻味;汤感变得圆润柔和,在口腔中轻易就滋生出饱和感;滋味平顺,入口即化,回甘迅猛持久,茶气显足……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茶汤里始终洋溢着的清凉感,彰显出山场优异的生态属性。为了试验山野气息是否依然留存,我们用沸水闷泡茶叶,打算半小时饭后回来继续品味,结果却发现:冷汤中,清晰的茶味里,野韵盎然……

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滇行散记 | 易武:麻黑石门坎、刮风寨

​​一下午的时光,我们在河边倾听着潺潺水声,陶醉于刮风寨的滋味。寨子坐落在高山峡谷之中,沿着河道的走向,两端均有巨大的豁口,山风因此长驱直入,故有了刮风寨的名谓,这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好地方……

从地图上看,刮风寨的位置处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底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现代交通方式,以前的这里定然是闭塞的,宛若世界的尽头……但缘因一片茶叶,世界又从这里出发,开枝散叶,香飘万里……

 

 

2023年10月22日晚于易武闲记

本文转自: 听雨禅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茶山行

滇行散记 | 普洱:景迈相逢

2023-11-1 14:50:03

茶山行

滇行散记 | 勐海:老班章的茶味

2023-11-1 15:21: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