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还是在易武地区,还是围绕着易武的“七村八寨”来说,不管是麻黑,刮风寨,还是落水洞,弯弓,白茶园等等,易武茶一直以其香气而著称。倮德也不例外,不过,倮德也有其不一样的地方,哪里不一样呢?让我们一点一点来细细品味。
第一、倮德的地理和人文
1、从地理上看
倮德村属于勐腊县易武乡,在易武的北边,距离乡政府有61公里,是七村八寨中距离易武最远的,开车需要1个小时44分钟,看着线路是比较直的,但路不好走。现在也在修勐绿高速,计划是今年年底通车,高速通了的话就快了。
倮德村东邻老挝,南邻曼乃村委会,西邻象明乡,北邻江城县,管着14个自然村,在我们这里也叫村小组。因为倮德的特殊地形,造成了它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要地,一方面是距离老挝比较近,看下图的地形就知道了。(红色线条是中国和老挝的边境线,直线距离也只有8公里。)
另一方面是倮德刚好处于两山通道的垭口处,从老挝北部进出易武都需要通过倮德,可以说是易武的北大门,也有过经典的倮德保卫战。在倮德下方还有一个关口就是曼乃,从下面的地图也可以看出。均是进入东部老挝的要道。(红色是山脉的线路,黄色圆圈就是倮德,曼乃就在倮德下方三岔路口处。)
全村国土面积15.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055.9亩,林地2,915亩。海拔956米,年平均气温17.50℃,年降水量1,800毫米。
2、从人文上看
虽然是易武七村八寨之一,但是倮德距离易武比较远,又是战略要道。种植的茶树也就没有那么多,有一部分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被毁了。现在整个倮德村有农户516户,有乡村人口2536人,全部是农业人口,劳动力1532人,全部从事第一产业。
全村在易武地区算是比较穷的,在2019年的时候,500多户人家有27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和乡里都比较关注倮德的脱贫,一直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其中,以黄竹林、冬瓜林、曼点河下寨、过甲山、大龙山这几个小组的规模最大。生态茶、香芋、生猪和蜜蜂这几类项目比较多。这两三年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也是非常可喜的成绩。
倮德村以哈尼族、瑶族为主,哈尼族占到35%左右,瑶族占到20%。我们之前聊到过,哈尼族是羌族的后裔,他们是在南诏国的时候就开始迁徙到云南,他们种茶主要集中在勐海北部(格朗和)和易武部分地区。然而,瑶族也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起源于湖南和湖北一带,是在明末清初才迁徙到云南。瑶族的种茶历史要晚于哈尼族,这也是为何帕沙,老班章等地方的古树树龄要比易武的早,易武的哈尼族大多是从勐海迁移而来的。
第二、倮德的古树和品鉴
1、从古树上看
目前连成片,保存比较好的古树茶园只有200亩左右,主要集中在旧衙门。
年产古树春茶在400公斤。
大多数是乔木大叶种。
大多数的树龄在200年以内。
2、从品鉴上看
比较典型的易武茶,香气高扬且持久,不过因为产量少,市场上并不多见。
条索上看:紧致油润、不显豪。
口感上看:有比较明显的蜜香,比较难得的是茶汤香也比较明显,回甘和生津算正常吧。
汤色上看:三泡后以金黄色为主,耐泡程度在20泡左右。
叶底上看:肥厚柔软。
3、从数据上看
倮德的各项指标都比较平均,如果儿茶素再低一些的话,香气应该会更好。曼松就是这个区域极致的代表。
水浸出物:可以理解为茶叶的厚重感,浸出物越多,茶叶的味道越重。
咖啡碱: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口感表现就是苦感。
酯型儿茶素:可以理解为茶叶的涩感,它是一层保护膜,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儿茶素像塑料薄膜一样隔在你的味蕾和茶叶的可溶性糖之间。这样你的舌头是不是感觉涩涩的,儿茶素含量越高,涩感越明显,并且这个指标也直接会影响到苦涩化开的速度,以及回甘的速度。这层膜如果比较薄,那膜破后就可以带来回甘,回甘的速度就会快。所以,这个指标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体会不到先苦后甜,太大回甘又太慢。
游离氨基酸:是决定茶叶鲜爽度的,为什么有的茶闻着就让人心旷神怡,喝下去会神清气爽,这就是由它的含量决定的。
所以,这四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带来了普洱茶口感的层次感,也带来了千变万化的普洱茶。所谓好茶,就是这四个指标中有些指标比较有特点。所谓极品,就是除了有特点以外,四个指标的配合也非常协调和平衡。
第三、倮德的价格和变化
农户收购价格,春茶,每公斤,仅供参考。
第四、茶友交流
看到这里的茶友,一定是热爱古树,也认可老闪的朋友,我有两大爱好:喝普洱和交朋友,欢迎大家私信我。同时也要感谢很多提供资料的朋友,大家齐心协力,把云南美丽的村落展示给更多的人。
本文源自:老闪的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