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的名山茶一样,山头只要有了名气,市场就会混乱不堪,品质自会良莠不齐。
1. 认知难。如果对曼松茶山、茶树、树龄没有一个理性的认知,恐怕要交学费;
2.选地块难。做曼松茶,如果地块没选对,品饮体验里很容易出现“水飘香”、“汤薄”的感受,
3.工艺把控难。曼松的原生种为中小叶种,芽叶较小,尤其是今年春茶时这种极度干旱的特殊气候,加工起来尤为困难。
所以,如果对曼松不熟、没有过硬的品控能力和经验,不建议茶友直接上山去收曼松。
品质上乘的曼松,其品饮体验既有雍容华贵之感,又有遗世独立之态。
言其“雍容”,源自其香。
曼松的香,在整个古六山都是最有辨识度的存在。
其香艳而不妖,媚而不俗,内敛典雅,灵动自然,在古六山中,自成一派。
汤里的香以果香、蜜香为主,鼻息能捕捉到的香气以花香、原野香为主,回味时的香气以兰香为主。
言其“华贵”,源自其水路。
曼松茶的水路极细腻,与顶级的弯弓水路相比,也不遑多让。
再者,曼松茶的生津感极佳,细如“绸缎”的茶汤,搭配绵密的生津感,让茶汤入口有润润的体验。
言其“遗世独立”,源自其迅猛的生津和不俗的森林感。
生津随汤而生,足见其速。两颊、舌底甚至是喉咙似清泉涌动,泠泠淙淙。
所以树龄小,是曼松的短板。
除了曼松古树,我很少喝到入喉感清晰、气韵感极强的曼松,一般来说,只要能感觉茶汤勉强入喉的,其实厚度就已经不错了;
说到今年的曼松,因为天气过于干旱,所以今年的曼松有一定的苦底和涩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而在昆明仓储的 ,放到现在,苦底已经几乎感受不到了,涩感主要集中在两颊,已经减弱了很多,完全不影响茶汤的顺滑度。
本文源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