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在勐腊地区,今天开讲“七村八寨”之一的三合社。三合社字面意思就是三个地方合在一起组成的,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大竹林、老普寨、黄家酒坊(这里有些人说成是皇家酒坊,也是不过脑子的行为。)
第一、三合社的地理和人文
1、从地理上看
三合社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距离易武比较近,只有5公里。跟落水洞、麻黑、易比等等都差不多,都是依托易武镇发展起来的,它们距离易武也都在10公里以内。
三合社刚好位于易武的正东边,再向东也没有村落了,直接就是跟老挝交接的原始森林,可以说三合社是易武东边出国门的最后一个寨子。三合社的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森林、河流、村落、茶园、边境的完美融合。
三合社的海拔也比较高,再向东是三合社的大片茶园,过了茶园是洒代河,过了洒代河就是原始森林,过了原始森林就是老挝。洒代河刚好把茶园和森林分开,也刚好把人与自然分开。
正因为三合社的海拔比较高,对面又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所以,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遥望台,由专门的护林员来看守。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三合社的生态资源是非常好的。
除了生态资源,三合社也是一个交通枢纽,北边通麻黑公路,可以到麻黑、落水洞、三邱田,甚至远一点能到刮风寨,南边通洒代上寨和铜箐河,西边通易武,东边虽然没有路,但是跨过原始森林就到老挝了。
总面积3.43平方公里,海拔1,058米,年平均温17.50℃,年降水量1,8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农民收入主要也是以茶叶为主。
2、从人文上看
该村有农户58户,共有乡村人口228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24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人,劳动力110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爱尼族混居地,爱尼族就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
三合社是典型的彝族寨子,也是易武七村八寨中唯一的一个彝族寨子,都夸这里的彝族同胞做茶彪悍,其实就是比较粗犷,有些人什么都拿来做宣传,这一点不好。好的地方需要提倡,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把特色都说成是与众不同的优点,这一点我不太赞同。
还有些人说三合社的彝族是从清朝石屏搬迁过来的,这也是胡说八道。清朝石屏人的确有过一段搬迁的历史,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搬迁才造成了易武做茶的兴起,但是,基本都是汉族。像同庆号的创始人刘汉成,车顺号创始人车顺来,安乐号的创始人李开基。三合社的彝族很早就迁徙到这一带了,最多只能说石屏人的迁徙对于本地人做茶有积极的影响而已。
关于石屏人迁徙的这段历史,有空我们好好梳理一下,很有意思的,本质上是贸易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过程,也是品牌建立壁垒的过程。石屏商帮本来是茶叶运输的贸易商,随着茶叶的价值和竞争在加剧,就需要在原材料端建立壁垒,最终建立在品牌上的壁垒。也是普洱茶品牌化的雏形,同庆号、车顺号和安乐号等等。
第二、三合社的古树和品鉴
1、从古树上看
跟易武其他的村落还不一样,大叶种为主要品种。
古树树龄大多在200年左右。
基本上都是乔木为主,没有过度修剪的痕迹。
连成片的古树茶园有1000多亩,年产春茶8000公斤。
2、从品鉴上看
三合社的古树在易武地区是一个另类,是易武地区苦涩味最重的,特别是涩感比其他的地区要明显得多,这也使得我们在泡茶的时候,一般水温都用80度的。
苦涩化开的速度很好,这就是我喜欢的,涩感重不要紧,后期转化变化才大,关键是能不能化开,是看其层次感的重要指标。
条索上看:条索紧致,新茶的颜色有一点点偏绿。
口感上看:苦涩味较重,特别是涩味,化开很快。
汤色上看:汤色颜色较深,以橙黄色为主。
叶底上看:比较耐泡,20泡以上,5泡后比较稳定,15泡左右开始衰减。
3、从数据上看
水浸出物:可以理解为茶叶的厚重感,浸出物越多,茶叶的味道越重。
咖啡碱: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口感表现就是苦感。
酯型儿茶素:可以理解为茶叶的涩感,它是一层保护膜,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儿茶素像塑料薄膜一样隔在你的味蕾和茶叶的可溶性糖之间。这样你的舌头是不是感觉涩涩的,儿茶素含量越高,涩感越明显,并且这个指标也直接会影响到苦涩化开的速度,以及回甘的速度。这层膜如果比较薄,那膜破后就可以带来回甘,回甘的速度就会快。所以,这个指标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体会不到先苦后甜,太大回甘又太慢。
游离氨基酸:是决定茶叶鲜爽度的,为什么有的茶闻着就让人心旷神怡,喝下去会神清气爽,这就是由它的含量决定的。
所以,这四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带来了普洱茶口感的层次感,也带来了千变万化的普洱茶。所谓好茶,就是这四个指标中有些指标比较有特点。所谓极品,就是除了有特点以外,四个指标的配合也非常协调和平衡。
第三、三合社的价格和变化
农户收购价格,春茶,每公斤,仅供参考。
第四、茶友交流
看到这里的茶友,一定是热爱古树,也认可老闪的朋友,我有两大爱好:喝普洱和交朋友,欢迎大家私信我。
同时也要感谢很多提供资料的朋友,大家齐心协力,把云南美丽的村落展示给更多的人。
本文源自:老闪的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