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喝茶时候,第一个不要省略的是“赏茶”
从泡茶的人而言,他要通过赏茶获得资讯。
用以决定用什么材质的壶,用什么温度的水,使用怎样的茶水比例(即置茶量),怎样的浸泡时间?
从喝茶人的角度而言,从赏茶知道了茶叶的发酵程度、揉捻程度、老嫩程度、焙火程度、渥堆与陈化程度。
等一下喝茶汤的时候,对茶汤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自己或是别人泡茶之前,最好能先看清楚茶叶。
用茶荷盛放大约一壶量的茶叶,每位泡茶与品茗的人逐个欣赏。
这时不要用手触摸茶叶,如果要闻茶香,也不要挨着茶叶吸气、吐气。
泡茶前的看茶叶,为什么要说成“赏茶”呢?因为“赏茶不是”在“审视茶叶”。
喝茶除了制茶、审评、采购之外,都是在欣赏与享用的,否则何苦花钱买茶还要一路为它诊断呢?
赏茶在泡茶者看茶的阶段,我们会特别称呼为“识茶”,因为泡茶者这时必须看清楚茶叶的各种状况,以便决定采取怎样的泡茶手段。
但接下来品茗者的看茶,就要以“欣赏”的态度,从事喝茶前的准备功课,这时则称作“赏茶”。
02
喝茶不要省略的第二个项目是看叶底
茶过几巡,这时茶叶已被充分浸润,完全舒展,这时就看到制成后茶叶的真面目了。
如果不是焙火太重、渥堆太足,导致茶叶炭化了,经长时浸泡仍然舒展不开,否则泡完后的茶叶总是摊开来供大家观看的。
这时泡茶者、品茗者可以从舒展的叶底看清楚它发酵、揉捻、焙火、渥堆、陈化的程度。
品种的特征、茶青被采摘的状况、包装运输间被破坏的程度,甚至冲泡技术的好坏,都可以一展无遗。
“赏叶底”这一项在茶叶界不是全然被应用的。泡完茶,大家觉得喝过茶也就罢了。如果这时将茶渣往垃圾桶一扔,对茶叶倒真是不留一点依舍之情。
“赏叶底”一方面是泡茶人、喝茶人可以从展开的叶底了解茶的前世与今生,是识茶、赏茶的一大途径。
另一方面是茶叶贡献了一生的精魂,喝茶的人应该给予珍惜与感谢。
赏完叶底后将它倒入渣盂,茶会结束后,将之倒于泥土之上,让它还原成地球上的各种基本元素。
03
喝茶不要省略的第三个项目是“茶食”
茶食是喝茶时点缀其间的小食物,不是喝茶嗑瓜子的那个含义,也不是喝茶吃点心的意思。
而是喝了一阵子的茶后,转换一下口腔的味觉,也调剂一下心情。
这样的规划之下,茶食应该是小小的,一口两口就好,不要咀嚼半天,还要吐渣,还会黏牙,但是要精致,不抢夺茶汤的香气与滋味。
食用完茶食,收拾掉食具,恢复到原来喝茶的样子。
品茗者的面前只有茶杯,纸笔、刀叉、面纸等杂物不可放在茶席上,否则喝茶喝到后来,杯盘狼籍,不知道是在喝茶还是在吃东西。
既然称作品茗,就应该以喝茶为主,吃茶食只是点缀一下,只是一个休止符,接下来继续是品茗的主旋律。
有的意见是喝茶不吃茶食,强调不要外物来干扰茶的欣赏,强调要纯喝茶。
因此茶叶界较少谈论茶食要怎么应用到茶席上,也因此茶食在被应用时显得不够正式,没有自己的章法。
但是茶食在品茗的过程中常会起到点缀、幽默的效果,也可以让味觉嗅觉休息一下。